Search

#也許你該找人聊聊 #倒數來個讓我大哭的爆擊 #哭完看完就去午睡 #人生好美好​
  • Share this:

#也許你該找人聊聊 #倒數來個讓我大哭的爆擊 #哭完看完就去午睡 #人生好美好​

如同 朵希・數字讀心術 女神說的,這本書真的弄哭我惹,嗚嗚嗚嗚嗚嗚,但我覺得這樣很好,情緒這種東西,你需要一個觸發點來發洩,看這樣的好書發洩,我覺得可以。​


說真的,《也許你該找人聊聊》可以被列上 #2021年的推薦的排行榜!尤其是後半段,我只看前半段就可以愛上這本書,看了後半段,我直接就決定頒獎給他惹 👑👑👑尤其是很多感情的狀況,跟在《七週遇見對的人》的敘述,如出一轍,在這本書中看到的是故事,在《七週遇見對的人》看到的是背後的原因。​


●○● 案例一 #你是破壞自己關係的幫凶 ●○●​
例如說,有一個70歲的婦人叫做麗塔,他希望可以在老年遇見一個疼惜自己的人,之前的伴酗酒、家暴,而孩子不體諒她,因此老年後她孓然一身而孤獨,可是,但她獲得了一個新男友的時候,書本說:​

「不止一次,麗塔幾乎就要負面曲解米隆(新男友)的話,幾乎想用 #破壞關係的方式懲罰自己得到的幸福,幾乎就要縮回她所熟悉的 #孤獨裡找安全感。」​

☑︎​
這讓我想到,七週遇見對的在不同的章節分別描述到這樣的狀況,​
例如:​
「我們許多人不容許自己擁有幸福美滿的結合,因為我們不會相信有人真正喜愛我們、重視我們。我們的自我意識可能已經因為某個創傷或事件,逐漸成型,所以認定自己不可愛、不值得被愛,或者在人生中注定孤獨。」​


想想,你是不是也會這樣?發生了一個好事,就率先否定自己,別人誇獎,也覺得可能只是一種客套話,我以前也會,後來,我想想,為何我要這樣呢?我又不是童話故事裡那個被毒針刺到,或是吃到毒蘋果的公主,哪有一定要遇到壞事呢?​

☑︎​
可是你的相信的事情會形成你,你賦予了你所相信的思想力量。​
《弄丟自己的你,過得有點辛苦吧》說​
「第一、你的人格不是你,你擁有你的人格,但你不是它。​
第二、你的人格是可以被改變的。」​

這是有異曲同工之妙的,你要思考,誰是主體?而不是被過去的思維限制住。因著我們是一個長大的人,而不是一個表面長大但是內心是孩童的人,我們需要知道,過去的事情,可能不在我們的控制範圍內,但缺乏的,我們此生有能力自己給予自己,不用假他人之手,不用一定要他人給予,#你自己的力量是溫柔很強大的。​


●○● 案例二 ​ #你的不安是因為還沒得到答案 ●○●​
同時,裡面有一句話,非常的饒富趣味:​
「得不到答案對每個人來說都是煎熬。」​

☑︎​
我對這句話這麼感同身受是因為《魅力學》也特別提到了這個:​
「因未知而引發焦慮,試著責任轉移。」​

不確定感在答案出現前是不會消失的,但內心事實上是討厭不確定感的,而且對於大腦來說,不確定感就是壓力。因此我們需要學習的是與不確定感和平共處的能力。​

而這個共處的方式就是「#責任轉移」(responsibility transfer),簡單的來說,我們把這些壓力轉化成一個具體的事物(例如磚塊),想像它現在在在你的肩頭,然後選擇你的神(or像我就是選擇宇宙XDDD),接著想像你把肩上的責任全數卸下來,然後交給你的神。​

因此,你不必在對任何事物的結果負責,#每件事都已獲得獲得託管,你可以好好坐下,放鬆享受這美好的旅程。​

☑︎​
再一次強調,這不會讓不安感消失,可是可以讓你共處,這運用的原理是「#安慰劑效應」(placebo effect),他說的是,在二次世界大戰的時候,因此藥物不夠,因此有些醫護人員給傷患的藥是根本沒有療效的(只是單純的止痛劑),可是,病人卻還是獲得了實際改善。​

因為,#心智對生理有著極大的影響。​
(如果你看到這句話,請你在看看上一大段我們說的,你就知道,為何我會不斷強調「我們會賦予我們的思想力量」。​

☑︎​
我很常使用「責任轉移」這件事情,基本上初期,我還需要花點時間想像,後期已經是植入腦袋了,還是會有恐懼、不安、害怕的時候,但是頻次下降了許多。​


●○● #關於感情的推薦書籍 ●○●​
最近整理了幾本,發現我推薦的順序是這樣的:​
①《弄丟自己的你,過得有點辛苦吧》
https://whitehippo.net/2pmB5?uid1=facebook​
② 《也許你該找個人聊聊》​
https://adcenter.conn.tw/2qBlc?uid1=facebook
③ 《7週遇見對的人》​
https://iorange.biz/2qBrj?uid1=facebook

之所以會把《7週遇見對的人》排在最後,是因為這其中有49個的練習,你相信我,題目都不難,但是因為需要直直深入你的內心,因此,你會在許多地方卡關。​

因此,第一本《弄丟自己的你,過得有點辛苦吧》是全部當中最白話的,也是讀起來最沒有負擔的,但有助於你開始思考於釐清一些問題。​

再來,是現在這本《也許你該找人聊聊》,則是因為裡面充滿了故事,而且是很完整的讓你知道前因後果,你會知道梳理一個人並不容易,因此,你自己梳理你自己也是不容易的。但因為裡面是他人的故事,你會看得比較清楚(所謂當局者迷,旁觀者清)​

最後,才是《7週遇見對的人》,帶領你一步一步透過自我練習、剖析,更看清你的自己,而知道如何面對自己心中的感受、愛自己、愛他人。​


以上,就是一覺醒來,又吃了晚餐寫出來的文章,我要去倒垃圾啦~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我是一位熱愛構思商業模式的B2B sales, 同時也是一位每日更新的寫作者, 相信寫作能自己變得幸福。 連載寫作100問中,限定電子報讀者,訂閱:https://hi.goldfishblog.tw/100-career-questions
View all posts